企业数据资产的“财产—经济”分置刑法保护Criminal Law Protection of the “Property-Economy” Split of Enterprise Data Assets
赵桐
摘要(Abstract):
企业数据资产与传统财产不同,呈现出“数据资源—数据集合—数据产品”的产权结构,由此为刑法的解释适用带来新挑战。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是财产上的支配关系。在企业数据资产中,只有体现排他性支配关系的企业数据产品才能够成为财产犯罪的保护对象。行为人通过非法获取、转移或处理企业数据产品,剥夺了企业对数据产品的控制,从而非法获利的,构成转利性财产犯罪。行为人通过技术手段毁灭破坏企业数据产品,进而剥夺企业对数据产品的支配能力的,构成毁坏型财产犯罪。企业数据资源与企业数据集合属于“公共品”,无法被排他性支配,须转向综合的经济犯罪保护方案,即由单一的财产权保护转向企业数据资源、企业数据集合、企业数据产品上的“财产—经济”法益分置保护。对于企业数据资源,应采取秩序性法益刑法保护方案,在行为人破坏技术性保护措施的场合,论以计算机犯罪;在同业竞争性经营者非法获取企业数据资源的场合,处以非法经营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对于企业数据集合,应采取秘密性法益刑法保护方案,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进行规制,但须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对之严格解释适用。对于企业数据产品,由于其既属于财产又可能构成独创性汇编作品,在符合著作权的独创性认定标准时,可采取著作权法益刑法保护方案。
关键词(KeyWords): 企业数据;产权分置;财产犯罪;知识产权犯罪;商业秘密犯罪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经济的刑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1&ZD209);;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编号:GZC20233127)的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赵桐
DOI: 10.19430/j.cnki.3891.2025.03.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页。
- (2)参见刘艳红:《数字经济背景下元宇宙技术的社会安全风险及法治应对》,载《法学论坛》2023年第3期,第14页。
- (3)Kaspar,Kriminologische Forschungsfelder,§20 Rn.101 ff.
- (4)参见汤道路:《算力盗用:一种新型财产侵害》,载《政法论丛》2022年第3期,第132页。
- (5)浙江省杭州市铁路运输法院(2017)浙8601民初4034号民事判决书。
- (6)Vgl.Hassemer,Das Symbolische am symbolischen Strafrecht,FS für Roxin,2001,S.1007.
- (7)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4)海刑初字第1675号刑事判决书。
- (8)参见赵桐:《财产性数据的规范属性与刑法保护方案》,载《兰州学刊》2023年第7期,第104-105页。
- (9)Vgl.Hassemer,Das Symbolische am symbolischen Strafrecht,FS für Roxin,2001,S.1007.
- (10)参见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诉马某松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9年第2期,第41页。
- (11)参见湖南省湘潭县人民法院(2021)湘0321刑初482号刑事判决书。
- (12)Vgl.Roxin,Sinn und Grenzen staatlicher Strafe,JuS 1966,S.377.
- (13)参见刘艳红:《网络犯罪向数字犯罪的迭代升级与刑事法应对》,载《比较法研究》2025年第1期,第4页。
- (14)参见[美]霍菲尔德:《基本法律概念》,张书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 (15)参见刘杨:《基本法律概念的构建与诠释——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为重心》,载《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第114、120页。
- (16)See Wesley Newcomb Hohfeld,Some Fundamental Legal Conceptions as Applied in Judicial Reasoning,1 Yale Law Journal 23,55 (1913).
- (17)参见赵桐:《数字支付中财产性利益的物法逻辑与财产犯罪认定》,载《法学论坛》2025年第2期,第133页。
- (18)参见熊波:《数据财产权的分置性理论构造与刑法保护》,载《清华法学》2024年第2期,第40页。
- (19)参见张素华:《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的法律实现》,载《东方法学》2023年第2期,第80页。
- (20)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14)海刑初字第1675号刑事判决书。
- (21)参见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苏04刑终240号刑事判决书。
- (22)参见《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害企业数据安全犯罪服务保障企业创新发展》,载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2025年1月24日,https://www.spp.gov.cn/xwfbh/wsfbh/202501/t20250124_680670.shtml。
- (23)参见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2018)陕0112刑初44号刑事判决书。
- (24)参见张勇:《数据交易安全法益的刑事保护》,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6期,第24页。
- (25)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15)浦刑初字第1460号刑事判决书。
- (26)参见张梓弦:《论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毁坏”——“有形的影响说”之提倡》,载《法学》2018年第7期,第115页。
- (27)Vgl.Wieck,in:Münchener Kommentar StGB,4.Aufl.,2022,§303a,Rn.1.
- (28)参见周佑勇:《从部门立法到领域立法:数字时代国家立法新趋势》,载《现代法学》2024年第5期,第6页。
- (29)参见崔国斌:《大数据有限排他权的基础理论》,载《法学研究》2019年第5期,第6页。
- (30)参见芮文彪等:《数据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探析》,载《电子知识产权》2015年第4期,第97页。
- (31)参见王水兴:《“人工智能+”时代作为商品的数据及其哲学批判》,载《学术界》2019年第10期,第78页。
- (32)参见吴伟光:《大数据技术下个人数据信息私权保护论批判》,载《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7期,第130页。
- (33)参见胡凌:《商业模式视角下的“信息/数据”产权》,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1页。
- (34)参见赵桐:《数据的领域性法益:范畴、类型与功能观念》,载《南大法学》2024年第4期,第21页。
- (35)参见敬力嘉:《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的体系构建》,载《法学研究》2022年第4期,第152页。
- (36)参见夏伟:《刑法规制经济犯罪的逻辑与边界》,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5年第2期,第65页。
- (37)参见刘艳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三大安全风险及法律规制——以ChatGPT为例》,载《东方法学》2023年第4期,第40页。
- (38)参见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册)》,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版,第1209页。
- (39)参见周道鸾、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释(下册)》(第4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704-705页。
- (40)参见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13页。
- (41)参见徐实:《企业数据保护的知识产权路径及其突破》,载《东方法学》2018年第5期,第57页。
- (42)参见崔国斌:《大数据有限排他权的基础理论》,载《法学研究》2019年第5期,第5页。
- (43)参见蒋志培等:《〈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3期,第26页;Jacqueline Lipton,Balancing Private Rights and Public Policies:Reconceptualizing Property in Databases,18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773,817 (2003)。
- (44)参见田宏杰:《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几个疑难问题探究》,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第113页。
- (45)参见吴汉东:《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21年版,第26页。
- (46)参见《知识产权法学》编写组编:《知识产权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第249页。
- (47)参见顾韬:《关于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件审理思路及方法的探讨》,载《电子知识产权》2015年第12期,第13页。
- (48)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民再310号民事判决书。
- (49)参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18)沪73民终79号民事判决书。
- (50)参见李锐:《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件实证研究》,载《人民司法》2022年第34期,第20页。
- (51)参见许娟:《企业衍生数据的法律保护路径》,载《法学家》2022年第3期,第83页。
- (52)参见[德]M.雷炳德:《著作权法》,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 (53)参见某广播电视报社诉某煤矿工人报社著作权侵权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编:《最新知识产权司法文件精选(一)》,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年版,第569-572页。
- (54)参见崔国斌:《大数据有限排他权的基础理论》,载《法学研究》2019年第5期,第7页。
- (55)参见刘艳红:《保护民营企业视角下职务侵占罪的司法适用研究》,载《现代法学》2023年第3期,第197页。